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道 外媒近日稱,中國向著中心舞臺又邁進一步。
  據埃菲社2014年12月31日報道,2014年對中國鞏固世界經濟大國地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其在世界各國的大規模投資項目對此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習近平政府在多邊關係領域也收穫頗豐,正如他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所說,2014年,中國加強了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交往,主辦了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此外,中國領導人多次出訪,外國領導人也大量來訪,這些活動讓世界更好認識了中國。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2014年12月30日刊文稱,中國即將到達一個小型里程碑時刻:在2014年結束之時,它很可能擁有10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從而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躋身超10萬億美元經濟體俱樂部的國家。
  文章稱,雖然中國GDP快速增長的時代正在合上帷幕,但在經濟基數擴大很多的情況下,中國現在根本不需要以往那麼快的增長速度就能實現經濟產值的可觀增加。
  據日本《讀賣新聞》2015年1月1日報道,在美國奧巴馬政府領導力發生動搖的情況下,中國將毫不掩飾向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發起挑戰的姿態。
  報道稱,在進一步鞏固了權力基礎之後,預計中國領導人2015年還會繼續在安保和經濟兩方面挑戰美國主導的秩序。
  2014年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安保方面,中國政府都表現出了“自主建立國際秩序,不容他國干預”的鮮明姿態。中國提出了新的“亞洲安全觀”,並且推動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表明瞭要將美國排除在外的堅強韌勁。
  習近平在2014年11月末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在國力增強的背景下,預計2015年也會推進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建設。
  阿根廷《民族報》網站2014年12月31日刊文稱,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存在越來越吸引眼球。在世界各個角落,中國的主角地位和分量明顯處於提升階段。
  印證這一趨勢的最新事件是,中國將向南蘇丹派出成建制的維和步兵營,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文章稱,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是向維和行動派遣最多官兵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維和軍人遍佈全世界。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20年來的變化,就會發現中國對國際維和行動的貢獻增加了20倍。我們應該給中國鼓鼓掌。
  與此同時,中國在南蘇丹所有的談判與和平努力進程中都有非常積極的政治參與。
  基辛格在2011年出版的《論中國》一書指出,中國人一直信奉務實政治。南蘇丹發生的一切似乎提供了佐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2014年12月22日,中國首支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官兵在山東省萊陽市舉行出征誓師大會。
  
  【延伸閱讀】何佩德:未來幾年對建立新的國際秩序至關重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2月15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第三屆金磚國家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別副主任何佩德出席論壇併發表致詞。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5日訊(記者林秀敏) 今天上午,在“第三屆金磚國家財經論壇”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別副主任何佩德發言表示,未來幾年對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秩序至關重要,“所以對於2015年我們要有一個大膽宏偉的發展目標,持續發展是它的核心。”>>>點擊進入專題
  何佩德指出,金磚國家以及其他的新興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興國家已經越來越多在開展多邊合作,金磚國家在發揮各自的作用,加強合力,來最大化釋放內部的合力,並且使得發展中國家都能夠獲益。”何佩德表示,聯合國格外關註全球治理的問題,也更多地傾聽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今年10月聯合國在北京召開了全球治理論壇,邀請了中國眾多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各行各業的代表來討論“加強全球治理結構的合法性”以及“效率”等問題。在全球治理論壇上取得的共識是,建立以及加強金磚國家的合作對於實現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發展至關重要。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立,進一步補充了佈雷頓森林體系。一些專家還強調了,中國在全球治理過程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論壇召開得非常及時,我也希望我們可以進行廣泛的討論,能夠更加關註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簡稱UNDP)中國一向都是致力於參與這項合作當中,我們也非常期待能夠加強我們的合作。”何佩德說。
  
  (2014-12-15 14:24:06)
  
  【延伸閱讀】習近平:中俄立法機構要共同維護好二戰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9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劉華)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
  習近平說,我同普京總統5月在上海成功會晤之後,又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福塔萊薩峰會和不久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峰會期間成功會晤,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明年兩國將共同舉辦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活動。兩國立法機構也可以積极參与,併在多邊議會組織中密切配合,共同發聲發力,擴大宣傳,維護好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
  習近平指出,我同普京總統商定,雙方要擴大中俄務實合作領域,提高務實合作水平。希望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監督落實雙方已經簽署的合作協議,為雙方正在商談的合作項目提供法律保障,為兩國企業合作和人員往來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請你回國後轉達我對普京總統的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我期待著他11月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馬特維延科說,普京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多次會晤、緊密溝通,將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推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羅斯聯邦委員會願與中國全國人大一道,攜手推動兩國元首達成的各項共識得以貫徹落實,促進兩國地方合作和民間交流,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參加會見。
  (2014-09-23 19:29:07)
  
  【延伸閱讀】周小寧:一戰後國際秩序缺陷催發二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凡爾賽和約》簽署場景(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帝國主義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國際和平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成為居主導地位的國際秩序。但這一國際秩序矛盾叢生,存在重大缺陷,如列寧所說“建立在火山之上”,不出20年就被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徑所打破,人類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漩渦。
  苛刻條約刺激德國復仇
  英、法是一戰後國際秩序的最大受惠者和理所當然的維護者,不過,其過度的貪欲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一秩序的崩潰。
  在巴黎和會上,英、法等帝國主義大國的貪欲暴露無遺。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簽訂的和約相當苛刻。對德和約《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戰爭責任,割地,賠款,裁軍。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萊茵河右岸50公里為非軍事區,拆除軍事工程、堡壘和陸地要塞。德國放棄一切海外殖民地,由戰勝國瓜分。上述規定,使德國喪失戰前領土的13%、人口的10%、耕地面積的15%、鐵礦藏的75%,生鐵、鋼和煤的生產能力分別下降44%、38%和26%;喪失面積300萬平方公里、人口l300餘萬的海外殖民地。
  《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賠款總額,由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於1921年5月1日前確定,在此之前,德國應先分期賠償相當於200億金馬克的現金或物資。德國交出1600噸級商船的全部、1000~1600噸級商船噸位的二分之一、各種汽船、漁船噸位的四分之一,用以賠償協約國在戰爭中損失的商船和漁船。德國不得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其中軍官不得超過4000人。不准擁有坦克和空軍。海軍也受到嚴格限制。
  戰勝國雖然以武力脅迫德國在和約上簽了字,但事實上卻無法迫使德國忠實履行這一和約。德國不僅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傳統大國,一戰後仍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大國。它根本不願意、也不可能履行《凡爾賽和約》,一旦力量得到恢復和增長,必然會提出修改和約,甚至撕毀和約。
  更糟糕的是,戰勝國勾心鬥角,強烈要求嚴懲德國、欲置德國於死地的只有法國,而英、美執行的是“抑法扶德”政策。協約國軍隊總司令、法國元帥福煦曾一再要求法國邊界必須移至萊茵河,由於英、美反對,未能如願。當聽到和約簽字的消息時,他憂慮地說:“這不是和平,這隻是20年的休戰。”法國的憂慮源於內心對德國深深的、揮之不去的恐懼,源於捉襟見肘的實力,其軍事潛力和實戰能力遠不如德國。恐懼迫使法國企圖靠苛刻的和約來徹底將德國踩在腳下,但實力不足使結果適得其反。法國得到的不是和平、安全和利益,而是給德國的不滿情緒火上澆油,激起德國更強烈的復仇欲望,為希特勒毀約和擴軍備戰提供了契機和口實。
  威爾遜設想在國內被否
  一戰中美國強勢崛起,出兵幫助英、法打贏了戰爭,掌握了全世界40%以上的黃金,從債務國一躍成為債權國,連原來最富有的英國也欠美國44億美元,美國順理成章地成為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設計者。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威爾遜簽字的《凡爾賽和約》被國會否決,使戰後國際秩序構建之初就受到一次幾乎致命的打擊。
  1918年1月8日,威爾遜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說,率先提出戰後國際秩序的設想——“十四點和平原則”。在巴黎和會上,他將國際聯盟(簡稱“國聯”)看作戰後國際秩序的支柱,夢想建立由美國控制的國聯,進而支配國際事務。在他堅持下,他擔任起草委員會主席的《國際聯盟盟約》最終成為各個和約的第一章。威爾遜始料不及的是,他最珍愛的《國際聯盟盟約》在美國國內引起激烈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體現威爾遜的集體安全思想、他視之為整個盟約核心的第10條。該條規定:“國聯會員國承擔防禦外來侵略、尊重並維護所有國聯會員國的領土完整及現有政治獨立的責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洛奇認為這會讓美國無限制地卷入世界各地的糾紛中,因此提出了美國加入國聯的15點保留條款。威爾遜毫不妥協,堅決不接受洛奇的保留條款。為爭取民眾支持,他拖著孱弱疲憊之軀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說,不料1919年10月突患中風,半邊身體癱瘓。1919年11月、1920年3月,參議院兩次投票否決包含《國際聯盟盟約》的《凡爾賽和約》,禁止美國參加國聯。
  威爾遜的失敗,說到底是因為美國還沒有做好領導世界的準備,還沒有領導世界的能力。當然,也與威爾遜在關鍵時刻中風、不善於與國會打交道有關。經過1918年底的國會選舉,共和黨在參眾兩院都已成為多數黨,而威爾遜卻依然不願與共和黨妥協。要是威爾遜願意做出讓步,美國本來是可以加入國聯的。即使按照洛奇提出的保留條款加入國聯,美國也有可能領導國聯對德、意、日的侵略行徑採取某些集體行動,使國聯發揮更大的作用。
  美國政策的突變,立即對歐洲安全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英、美為法國提供安全擔保的約定化為泡影,這讓法國對德國東山再起、再次挑起戰爭的擔憂與日俱增。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國際聯盟成立後,國聯委員會成員合影。(資料圖片)
  國聯面對侵略無所作為
  國際聯盟是巴黎和會的產物,成立於1920年1月。原定美、英、法、意、日五國為行政院常任理事國,由於美國突然決定不加入國聯,因此初期只有四個常任理事國。國聯宗旨為“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和平與安全”。但實際上,面對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徑,國聯幾乎完全無所作為,直至名存實亡。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發動二戰的德、意、日曾經都是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國。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三省。這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嚴重侵犯,也是對華盛頓體系的直接挑戰。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明文規定“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1932年國聯《李頓報告書》雖承認日本軍事占領東北三省的事實,承認中國對東北三省的領土主權,但又為日本開脫罪責,竭力渲染日本在東北三省的特殊地位,主張對東北三省實行日本享有特殊地位的國際共管。1933年2月國聯特別大會通過《關於中日爭議報告書》,依然沒有認定日本是侵略國,更沒有提及任何製裁措施,但要求日本把軍隊撤到“鐵路區域”之內,定出撤軍的方法、步驟、期限。日本大為不滿,宣佈退出國聯,國聯決定被束之高閣,根本無法執行。
  1926年9月德國加入國聯,併成為常任理事國。1933年10月納粹德國以國聯未能滿足其軍備平等的要求為由,退出國聯。其後,德國不斷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制,擴軍備戰和對外侵略步伐明顯加快。1935年3月德國宣佈重新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1938年3月吞併奧地利,1939年3月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面對德國的毀約和侵略行徑,國聯完全噤若寒蟬。以英國為首的大多數國聯會員國的態度是,在最後既不破壞國聯的機關也不破壞集體安全的理想的情況下,使自己完全不承擔涉及實際抵抗侵略者的盟約的義務。1937年5月埃及加入國聯之後,再無國家申請加入,相反退者如潮。到1939年夏季,因為不相信國聯有防止大國侵略的能力,來自拉丁美洲的20個會員國有一半退出了國聯。這表明,國聯即將壽終正寢。
  英法敵視蘇聯自食惡果
  19l7年蘇維埃俄國一建立,列寧就提出了戰後國際秩序的構想,即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但美、英、法等對蘇俄採取敵視、武裝干涉和排斥的政策,致使列寧的構想受到冷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蘇俄無法通過集體安全的形式遏製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發生。
  蘇俄建立之初,協約國就對蘇俄進行了大規模武裝干涉。1918年夏季,美、英、法、日等國家及其支援的俄國白軍從四面八方進攻蘇俄,強占了蘇俄四分之三的領土。在巴黎和會上,協約國專門研究了“俄羅斯問題”。美國總統威爾遜疾呼:“世界著火了,我們是在跟布爾什維主義賽跑。”英國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丘吉爾強調:“俄羅斯問題”是整個形勢的關鍵,不處理好這個問題,“既不會有和平,也不會有勝利”,叫囂“要把蘇維埃政權掐死在搖籃里”。蘇俄經過艱苦卓絕的戰爭,到1922年10月,終於徹底擊敗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
  蘇俄反武裝干涉的勝利,迫使資本主義國家不得不調整對蘇俄的政策,被迫進行對話和接觸,並建立外交關係,但它們敵視、提防和排斥蘇俄的根本政策沒有改變。英國政府推行綏靖政策,就明顯包藏以鄰為壑、嫁禍於人、禍水東引的禍心。1936年7月29日,英國首相鮑德溫對丘吉爾說:“假如一定要打仗的話,我希望看到布爾什維克和納粹打起來。”連英國學者米德爾馬斯也在《綏靖戰略》一書中說:“英國默默地慫恿德國在歐洲東部和東南部擴張,這種跡象就表明,蘇聯指責英國打算使德國和俄國作戰以指望出現‘持久的均勢’,這是有道理的。”
  30年代初,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國家成為世界人民的主要敵人。面對新的世界形勢,蘇聯調整了外交戰略方針和策略,即由反對和防止英、法、美策劃新的反蘇武裝干涉,轉變為爭取聯合英、法、美等非侵略國家共同反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但由於各方缺乏結盟的誠意,無果而終。結果,法國在德國的侵略中遭受敗降之恥,蘇聯最終也未能幸免,遭到德國突然襲擊。如若蘇、英、法捐棄前嫌,結成軍事聯盟,共謀和平大局,或許能夠阻止或推遲希特勒鋌而走險。
  歷史提供寶貴的先例和警示。正是在借鑒一戰後國際秩序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迫使其無條件投降之後,反法西斯盟國建立了二戰後國際秩序。二戰後國際秩序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維持普遍而持久的國際和平與安全為主要目標,以清算軍國主義罪行、清除軍國主義侵略根源為前提條件,以《大西洋憲章》《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聯合國憲章》等明文規定的普遍公認的國際法為重要基石,以聯合國集體安全機制內不同社會制度的大國合作、大國一致為基本保證。
  二戰結束70年來,儘管世界並不太平,但世界大戰得以避免,與20世紀上半葉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也是世界人民最大的福祉。當前,日本政要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解禁集體自衛權和企圖修改和平憲法等等言行層出不窮,對戰後國際秩序構成嚴重挑戰,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曾經飽受日本侵略的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不能不警鐘長鳴,嚴肅對待。
  (2014-08-18 14:10:00)
  
  【延伸閱讀】FT社評:金磚集團擬重建國際秩序很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對喜歡象徵主義說法的人士而言,本周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的金磚峰會將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凸顯全球政治秩序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五個重要發展中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將努力完善一項美國無法插手的多邊發展議程。預計他們將成立一家金磚發展銀行,不少人認為這是想挖世界銀行(W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牆角,後兩家都是在“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秩序下成立起來的。對美國政府抱有不同程度反感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將召開多場會議,讓人更加相信這個集團謀求建立另一種秩序。
  然而,對那些試圖為這場峰會的意義尋找確鑿證據的人而言,它或許會是一門啞炮。除同為金磚國家之外,這五個國家沒有多少共同點;而金磚一詞不過是高盛(Goldman Sachs)構想出來的一個營銷概念。跟一般的多邊集團不一樣,金磚國家在地理位置上相對分散,不具備地緣上的親近。國家之間規模差異巨大,不屬於同一重量級,其中中國經濟規模是南非的24倍,這意味著金磚集團很難實現內部權力的公平分配。
  這些國家相互之間也稱不上是穩定的盟友。印度和中國在1962年為邊界線問題打了一仗,目前雙方在海上勢力範圍、對巴基斯坦關係、以及印度政府為達賴喇嘛提供庇護的問題上存在戰略角力。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儘管今年顯著熱乎了起來,但過去幾十年來兩國關係一直因相互猜疑而發展不順。
  如果金磚集團只是想成為一個反西方的宣傳陣地,那麼這個集團的存續不會受到上述任何問題的影響。但金磚集團的目標遠不止如此。擬建的金磚銀行使得金磚集團的合作上升至全新層次,其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語。金磚銀行不僅計劃扮演一個被迫切需要的角色,向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提供發展融資,它還意圖在這一過程中向世界呈現另一種發展願景。參與金磚銀行前期籌備工作的專家們表示,富裕國家宣揚自身價值觀的做法,以及世行對貸款附加條件的官僚做法,都將被摒棄。
  然而,正是在組織運營這樣一家銀行所需的深層合作問題上,金磚集團將遭遇最為嚴峻的考驗。作為該集團中最大的債權國,這一重擔很可能大部分將落在中國身上。但是中國政府對多邊主義角色還不怎麼適應,人們對它施行有效領導的能力必須打一個問號。
  因此,金磚集團面臨的一大考驗是:中國是否會為該集團而在自身利益上做出讓步?比如說有一個問題就可能引發爭議,即金磚銀行的總部要設在哪裡。另一個問題是,中國政府是否能協調本國其他國際性開發機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Ex-Im Bank)——的活動,以免造成混亂。中國最近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的舉動,幾乎肯定會加劇對資源的潛在爭奪,這家銀行的地位可能超過金磚銀行。
  美國及其盟友在觀察福塔萊薩種種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此加以反思:正是由於它們拒絕在IMF中依照中國占全球經濟比重給予其相應的投票份額,才促成了這一機構。不過,儘管金磚銀行可能會成為IMF和世界銀行在發展融資方面的競爭者,但這些總部駐華盛頓的機構仍不應放寬對各國政府的嚴格放貸標準。金磚銀行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對金磚集團的五個成員國來說,他們能否團結起來組建某種實體,而不只是停留在由首字母組成的一個概念,仍有待證明。
  譯者/闌天、簡易
  (2014-07-15 17:24:00)  (原標題:外媒:2015年中國將推進國際秩序建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57psyf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